徐秀棠:30亩陶庄浓缩千年紫砂历史
徐秀棠:30亩陶庄浓缩千年紫砂历史
 
  走进徐秀棠的长乐陶庄,迎面就是一个巨大的石碾盘,方孔四周刻了“隹、五、矢、止”四字,连同碾盘中间原有的“口”,就是“唯吾知足”,这件石刻作品摆在十余个石碾盘做的基座上,就像一座气势雄浑的照壁矗立在陶庄门口。
  在他的作品陈列室门口,紫砂泥烧成的陶艺品上,是他手书的四个大字“兴寄泥丸”。“兴寄泥丸”与“唯吾知足”,浓缩了徐秀棠一生的紫砂情怀。
  长乐陶庄,敬献给紫砂艺术
  走进30亩长乐陶庄,紫砂陶艺的千年历史就在眼前铺陈开来,从春秋时代的陶罐到明代的陶器,从传统的紫砂工艺用具碾砣、盒钵陈列到还原的古陶作坊展示,从传统的紫砂茶具到现代化陶塑作品,30亩陶庄俨然一座陶艺博物馆,浓缩了紫砂艺术的千年演变。
  “庄主”徐秀棠把长乐陶庄当作他自己最得意的一件作品,在陶庄,从制泥到做壶再到烧窑,保留着一套最传统最正宗的手工陶艺加工方法,其中最引人注目的,就是那座仿制的长达25米长的龙窑,连窑砖都是从古窑址上捡回来的,其中的15米用来展示窑的内部结构,而另外10米则可以用来烧制紫砂。徐秀棠说,“现在烧制紫砂用液化气、电窑,便于掌握火候,但是传统紫砂工艺是一种文化遗产,应该用不断生产的方式传承下去,这是我们的历史责任。”
  在古代,宜兴丁蜀的传统是农忙种田,农闲烧窑,徐“庄主”就想在30亩陶庄内重现这种原生态紫砂文化,他把濒临消失的农业用风车、水车、拖车、石臼、磨盘都收集起来放在陶庄。陶庄里有果园、菜园、花园,有麦田稻田鱼池,还有鸡舍鸭舍,徐秀棠在这里还原了千百年来紫砂陶艺生存和演进的土壤。
  “我今年70岁了,时间宝贵,把要做的事排一排,最重要的就是做好长乐陶庄,它是超越时空的,不光属于我,更是敬献给紫砂艺术的,我从紫砂那里得了名得了利,应该对紫砂事业尽份力。”徐秀棠说。
  传统也要跟着时代走
  徐秀棠工于陶刻,字画俱佳,尤其在紫砂雕塑方面有开创性贡献,《坐八怪》、《丙寅大吉》等一批紫砂雕塑作品获过全国大奖,而他的《龙生九子》、《十八罗汉》等以雕塑入壶,堪称紫砂室内装饰的典范之作,他首创特大型陶艺,塑出了高162厘米、重172公斤的《净瓶观音像》。他的紫砂雕塑传统文化气息浓郁,富有哲理,如《强过横者在于勇》,塑的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;《自拔》是一个人坐在自己的衣服上,揪着衣服想把自己拽离地面;《究竟》是一个出家人跪着向葫芦里窥视,意取“葫芦里卖的什么药”……情理之中,意料之外,渗透着中国古典哲学和智慧。
  “我把雕刻和雕塑与紫砂创作融合在一起,从传统中走出了自己的路。我一直认为,今天的创新就是明天的传统,传统也要跟着时代走,要用现代理念驾驭传统技艺,从传统来又突破传统,从某种意义上说,创新也就是创旧。”
  近些年,徐秀棠又把紫砂陶艺创作的目光投向室外装饰,并创作了一批大型作品。目前他们做过的最大的,是为上海制作的一个抗战题材的大型紫砂壁画,长41米高2.5米,从设计到施工完成,历时18个月。
  紫砂热中需要冷思考和冷板凳
  如今的紫砂市场很红火,徐秀棠却说,紫砂热也隐含着危险性,尤其是炒作太严重,有的艺人甚至在拍卖会上自己举牌抬高身价,有的人不承认自己是民间艺人,把“工艺美术师”的“工艺”两个字拿掉,惟恐掉了身价。其实我们就是民间艺人,不要太浮躁,心态不能像在沸水里煮着一样翻腾。
  “台湾的教训值得借鉴,当年喜欢的人多,价格也高,一些不法商人就千方百计地哄抬价格,为了卖相好甚至用酸洗原料的办法改变紫砂壶的色泽,时间长了,假冒伪劣多了,市场就乱了,接下来就是市场萧条。从紫砂热到紫砂乱再到紫砂死,我们不能走这样的老路。”徐秀棠说,“商人捞一把行情不好就转行赚别的钱,我们要对紫砂有一份责任感,我们还有徒弟和子孙要吃这碗饭。”
  徐秀棠的长乐陶庄很有名,曾经有EMBA培训班的人来搞活动,他们说“徐秀棠”这三个字可以变成很大一笔经济效益。但他认为钱包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寄托,有比挣钱更重要的事,做了经济上的奴隶,创作上必然要有毛病。
  他说:“现在总是说一把紫砂壶值一辆小汽车,我觉得这是把紫砂艺术庸俗化了,紫砂变成追金手段是一种沦落,它本应该是和艺术家相交融的、鲜活的生命。在现代社会,紫砂传统的手工技术和艺术,很容易遭到冲击,我们这些从业者,更应该坐得住冷板凳,把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继承下来,发扬光大。”
(已阅:3552  发布时间:2024-01-15)
Copyrights (c) 2023-2024 宜兴市访棠轩紫砂工作室 Allrights Reservered. 苏ICP备2024063443号-1